梅山镇推行“一二三四”民情工作法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
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常驻人心,梅山镇牢固树立“群众需求是第一导向”的理念,将基层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,从整治脱离群众的问题着手,探索推行“一角色、二清单、三日记、四台帐”民情工作法,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构建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,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。
转变“一角色”,破解党员干部“服务意识不强”问题
“一角色”,即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实现从“管理者”向“服务者”角色的转变。把农民群众的所想、所盼、所忧始终放在首要位置,千方百计为群众多办实事、好事;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,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,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,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、最关注、最现实的问题。
下发“二清单”,破解党员干部“工作作风不实”问题
“二清单”,即:周计划安排清单和月考评成绩清单。一是周计划安排清单。实行周一例会制度,每周一早上7:00召开全体镇干例会,安排部署一周工作,总结上周工作,列出本周具体能够完成的工作和解决的事项,理清工作思路,落实工作责任。二是月考评成绩清单。制定了《梅山镇2014年度村、社区及镇村干部目标管理岗责考评办法》,每月初对各村、社区的文明创建、农组、综治社会管理、计划生育、美好乡村等中心和重点工作下达考评细则,每月底前对村、社区及镇村干部实行月量化考评,对未完成工作下发督办单,考评结果进行通报,按考评得分兑现干部绩效工资,整治党员干部的“慵、懒、散、糊”不作为等现象,加大“奖优罚劣、奖勤罚懒”力度,让“想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”的人有地位、得实惠,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、作风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。
推行“三日记”,破解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
“三日记”,即:干部民情日记、领导接访日记、便民服务日记。一是干部民情日记。为每一位联系村干部制作民情联系卡,将载明干部姓名及电话的联系卡发放给群众,联系村干部每周保证至少3天主动下村,随时随地处理群众的诉求,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;为全体镇村干部统一印制民情日记,在每次下村走访过程中,及时记录走访人、走访情况等基本信息,重点了解、记录每户农户的情况、诉求以及对镇村工作的意见建议,掌握社情民意。二是领导接访日记。镇设立信访接待中心,每月10日,镇党政主要领导轮流接访,每周一,安排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接访,记录好领导信访接待日记,现场接待来访群众,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,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;一时难以办到的,说明情况,耐心解释;对要求过高或不合理的,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。三是便民服务日记。加大村为民服务室建设力度,进一步规范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,记录好便民服务办理日记,为农民群众提供包括受理、承办、回复等环节的“一站式” 全程服务,铺设服务群众的“快车道”,架起干部群众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
建立“四台帐”,破解群众反映强烈切身利益问题
“四台帐”,即建立信访维稳、民生诉求、困难群众、和谐发展四本台帐。各党组织通过建设四本台帐,对收集到的信息,及时进行分析、梳理、归类、汇总,对诉求人的基本情况、主要诉求、原因、处理意见、责任人等情况详细记录在册,实行动态管理。一是信访维稳台帐。主要解决征地拆迁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美好乡村建设、矛盾纠纷化解、老上访户人员及各类重点人员信访涉稳方面等问题。二是民生诉求台账。主要解决村务财务公开、就业社保、医疗卫生、文化教育、交通食品安全、环境污染以及社会管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、难点等问题。三是困难群众台账。解决低保、五保、重度残疾人、其他低收入困难户以及因其他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等问题。四是和谐发展台帐。主要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、群众生产发展项目在征地落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难题。